总局主持完成的一成果获安全科技进步奖
本报讯 日前,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持完成的“基于三维探地雷达的城市道路塌陷灾害探测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获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安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研究成果致力于贯彻“地质立本、科技赋能”理念,是总局于2015年在国内率先引进三维探地雷达装备和立项支持的科技创新项目基础上,联合国内多家行业研究院所进行科研攻关而形成的创新性技术和工艺,为我国城市道路塌陷灾害探测技术的引领和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
研究成果在甘肃、河南、广东、江苏、浙江等十几个省市,郑州“7·20”暴雨灾后救援等20余个工程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工作效率提高30%,成本降低60%,验证率达到90%,为基础设施恢复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扎实的技术支持,提高了我国道路塌陷病害探测与防治技术水平。
项目主要研究了道路塌陷病害探测及安全预警领域的主要科学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法,有效融合了二、三维探地雷达优势技术,建立了应急处置预案和病害治理方案。项目通过精确测线创造性地构建了雷达数据空间化的有效技术方案,融合了二、三维探地雷达一体化作业技术优势,并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核心,二次解译探测数据,实现道路塌陷病害监测预警,在探测速度、深度、精度上均有重大突破。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编制了团体标准《道路三维探地雷达探测技术规程》(T/CAS 516-2021),规范了道路塌陷病害探测行业标准,有力推动了我国道路塌陷病害探测技术进步。项目获发明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6项。
近几年,总局所属地下空间公司、勘研总院、水文局物测队、江苏局物测队、湖北局物测队等单位在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抓市场机遇,聚焦主责主业,充分发挥设备与技术优势,承接了兰州、西安、南京、杭州、西宁、郑州、嵊州、邯郸、成都、深圳、盐城、武汉等地多个道路地下病害体检测项目,累计测线长度4万余公里,检测出各类病害体1万余个,为城市道路无损检测、道路塌陷隐患排查、通行安全保障等提供了客观精准的基础资料,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