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地质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11-0320
新闻报料热线:010-63952790
2023年09月14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中煤地质报

中煤地质报副刊·广告 难忘木里役 铭记战友情 心有兰兮 光热源 张掖的莲 地勘抒怀 《荷花生处有人家》

版面翻页
副刊·广告
04

难忘木里役 铭记战友情

□ 作者 欧阳秋山 (中煤长江生态环境公司)

依稀记得那是一个雪后初霁、寒气袭人的冬晨。

“铃铃铃……”闹钟声打破了青海高原拂晓的寂静。宿舍内,同事们倏地起身,快速洗漱好。测量的同事们早已迎着风雪架好机器,夜巡早归的同事再睡个宝贵的回笼觉。饭堂内,项目指挥部领导们早已开起“畅聊早餐会”,其乐融融,让紧张有序的工程有了一丝轻松的气息。饭后,同事们直接坐上车奔赴施工现场。

项目伊始,随着总局一声号令,江苏局、广东局和中化局第一时间作出反应,按照总局组织参加青海省天峻县木里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要求,成立中煤地木里第二项目部。大家群策群力,在上山的路上便开始按照各自的职责提前谋划。顾不上初到高原的身体不适,一部分人用最短的时间踏遍了现场各个角落,掌握了第一手施工资料;一部分人搭起了房架起了床,埋上了锅垒起了灶,为同事们第一个难熬的晚上提供保障。

不到八点,项目部办公区域车水马龙。琐碎繁杂的事务充斥着开工的第一天,在项目部的“窗口”——办公室工作的我,一边处理各方发来的文件并给予反馈,一边沟通项目部内部消息和协调车辆调配事宜,有时还要放下手中的工作接待出现在门口的来客。

在去往业主方单位交纸质文件的路上,远远看到一个人影,原来是现场管理人员在飞扬的尘土中指挥交通,他戴着口罩、裹着厚大衣,并笑称“套着三层皮裤”。已经到了11月份,滴水成冰,洒水车刚为路面降尘,路上就已结冰。南、北两条环线道路车辆井然有序,每天例会都要调整机械车辆安全管理方案,确保轻车、重车分道行驶,不逆行、不超速、不越道行驶。施工现场,不仅要保证运输效率,安全管理更是重中之重。

这是一场人类对自然的生态修复战。施工区域,1200余台机械设备有序施工,分布于各小班内,挖掘机手臂旋转作业,场面热火朝天。渣山采土区分层开挖,采坑回填区四面开花、上下立体施工,运输车辆来回穿梭。路上的雪被压实,露出黑色的土,配上机械设备的点点黄色,好似一幅水墨蜡梅图。

海拔4200米的青藏高原,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一半左右,经常遇到极端天气。我们曾连续15天在零下二十几摄氏度的严寒中,现场指挥管理施工,吃饭休息都在车里。极端低温让挖掘机在挖冻土时折了长臂,我们却一刻都没有停歇。

为了赶工期,施工现场火力全开,管理人员的休息时间就显得尤为宝贵。他们中午赶回来吃饭时,如果专业分包单位需要施工材料,项目部其他人会冲到第一线保证物资供应、材料配比、登记保存等工作。我们会尽力协助监管,为同事们缓解压力。

办公室的同事们不断更新汇报材料与PPT内容,力求展现最真实的项目部数据。在和业主方的沟通中,同事们核实好每一个数据,每天填写大量表格,对数据、进度比一般管理人员还要熟悉。不论是室内还是现场,大家都在享受挑战和乐趣,我也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

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高海拔低氧量的环境,考验着大家的身心。为坚定克难攻坚的信念和决心,每一个时间节点都要抓住。晚饭后半小时被我们充分利用起来:项目部找了理发师傅为大家解决长发凌乱不堪的问题,木里附近高原医院的医护人员为大家“对症下药”,项目部还开展各种党建主题活动,丰富大家的工余生活。

每天例会,我们认真了解和掌握一天的情况并记录下来,以便开展第二天的工作。夜晚,夜巡人员的灯筒与办公室的灯光交相辉映。我们忙碌地整理着一天里的各种会议纪要,或是配合指挥部领导、施工人员整理所需资料。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是每天会上都发布最新整合沟通后的决策,表明了还木里一片碧绿是计日程功的。

黑漆漆的夜幕下,指挥棒的光亮格外醒目。我们像齿轮一样咬合对接,项目像一台开足马力的机器,大家共同使劲,一同驶向终点。

当木里生态治理项目的一系列成果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再回首,我怀念的是云、是雨、是雪山、是湖泊,是雪中喘着粗气捡石头的工人,是冰雹中噼啪作响的播种机器,是彩虹下奔驰在迎检路上的项目车辆。高原上,我们在复绿的草地上放声歌唱祖国;饭堂里,我们在举杯共同庆祝复绿成功;项目部,我们在门口留念绽放笑容。

野外勘探的疾风劲雨,铸就了我们坚韧的品格。作为有担当、有责任的新时代青年,我们将继续发扬地质人“三光荣”“四特别”精神,守护中华大地的绿水青山,描绘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手机版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管  中煤地质报社主办
Copyright © 2023 中煤地质报社 京ICP备17019417号-2 制作单位:53b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