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地质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11-0320
新闻报料热线:010-63952790
2024年04月01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中煤地质报

中煤地质报副刊·广告 流淌在记忆中的时光 写给春天的诗行 光热源 怀念母亲

版面翻页
副刊·广告
04

流淌在记忆中的时光

□ 作者 杨 爽 (陕煤地质一三九水文公司)

在我小的时候,姥姥常说:“我们的老家,在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

当时我没有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全当是老人回忆家乡的老生常谈。直到上了初中,我在地理课本上第一次学到我国的资源分布,看到峰峰矿区这个名字时,突然感受到一种猝不及防的相遇,既新奇,又熟悉。

印象中,姥姥自从离开家乡峰峰矿区,就再没回去过。我有两个舅舅是在峰峰矿区出生的,名字也很有意思,分别是矿生、二矿,他们后来都不负所望成为第二代地质人。我的妈妈是在宁夏出生的,她时常怀念那里的枇杷。我的小舅三矿和小姨则出生于陕西安康,那里有很多好吃的山核桃。

姥姥是地质队职工家属,一直随队部走南闯北、辗转东西。我至今记得很小的时候,在澄城县队部,住的是平房,屋顶上码着密密麻麻的瓦片。大门口道路两旁栽种着高大浓密的树木,深树间、光影中,蝉鸣一整个夏天。无论过去多少年,那种鲜活、蓬勃的感觉始终在我心里,记忆犹新。

地质队员的工作和生活立足旷野、扎根大地,心向阳光、深入自然,对话历史、探问内心,这是长大以后的我,在高楼耸立的楼宇间,在卷帙浩繁的资料中,在一部手机看遍天下的世界里,很难触及的。

后来,我和家人跟随队部来到陕西渭南,在这里大家都住上了楼房。这支旅居全国各地的勘探队伍,终于定居下来,我也在这里度过了童年时光。一三九子校、温泉宾馆、温泉游泳馆、修理厂……林林总总,陪伴我走过了从懵懂到青葱的岁月。

我的母亲曾是地质队的会计,在上世纪90年代经济浪潮中离开了地质队,但是地质队的培养让她在财务工作中得心应手,实现了人生价值。父亲则在子校、温泉宾馆等单位工作后,更加坚定信心,几十年来坚守地质勘探本业,披荆斩棘,为国找矿,与公司共同发展至今,在渭北煤田、陕北煤田等矿区留下了汗水和足迹。

直到我参加工作,成为家中第三代地质人,我才真正理解了地质队伍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的意义,才真正理解了地质人背井离乡、居无定所、风雨无阻、披荆斩棘、找矿立功的荣耀,才真正理解了一三九水文公司继往开来、攻坚克难、地质报国、成就自我的传承与担当,也真正理解了我的家人,与地质工作、与全国地勘事业,与一三九水文公司相伴多年、共同成长的使命情怀,这种情怀早已深入骨髓、血脉相连,既浪漫,又热烈。

翻看一张张老照片,回顾一段段纪录影像,姥姥当年的碎碎念,在我的脑海里连成线、汇成河,一如时光展开无声又漫长的画卷。

我这才知道,上世纪50年代,一三九水文公司在河北峰峰矿区正式成立,在漳河找煤,钻探打机井;1965年接到中央西迁令,转战西北,在宁夏找煤,五年探煤45亿吨;上世纪70年代,根据“三线建设”要求,地质队闻令而动,进驻陕西安康,三年时间探明陕南石煤详情;1973年,参与渭北煤田勘查工作,矿区范围广、任务重,单位搬迁至陕西澄城,对澄合、蒲白、韩城矿区展开详查;1986年在开展陕北煤田找煤、勘查工作时,队部再次转战,定居陕西渭南,直到现在。

河北,宁夏,陕西安康、澄城、渭南……这一个个在我成长过程中再熟悉不过的地名,纵贯一三九水文公司70年波澜壮阔的光阴。这70年,是公司的发展历程,也是家庭成员的成长史,有艰辛、有磨难,有奋斗、有成长,有离愁别绪、也有璀璨辉煌。

叹当时只道是寻常。如今,资料已陈旧,照片已泛黄,时间可以模糊岁月的痕迹,可以给奋斗过的人们染上风霜,但走过的路不会断,风雨无阻的气节不会灭,热血和勇气不会减。云海万里,山水迢递,奋斗的人永远在路上。

每当我走在队部家属院,依然能听到老奶奶们用浓重的河北话,说起当年勘探队成立之初的艰辛和荣耀。浓浓的乡音,是她们回不去的青春年少,是她们早已远去的故乡,也是地质队不变的初心、不灭的过往,是我辈矢志不渝、奋斗终生,必将到达的远方。

老一辈地质工作者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过去的辉煌和传奇,还有他们的拳拳之心、殷殷希望。如今的一三九水文公司广邀贤才,欣欣向荣,气象万千,在地勘事业发展中,向前,向前!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手机版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管  中煤地质报社主办
Copyright © 2023 中煤地质报社 京ICP备17019417号-2 制作单位:53b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