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地质“CT” 探寻地下宝藏
——记山东省首批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王秀东
在山东省煤田地质局,有这样一名地质人,他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做出一张张精美的地质“CT”,用科技的力量探寻地下宝藏,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贡献着智慧和力量,他就是山东省首批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王秀东。
脚踏实地,践行“地质报国”使命
参加工作30多年来,王秀东胸怀“地质报国”初心,扎根地质勘查科研技术一线,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参加过省内煤炭资源开发、原国土资源部组织的抗旱找水打井行动、新疆“358”地质找矿工作等重大项目。
王秀东曾奋战在巨野、梁宝寺等矿区,参与实施的项目累计探明国家紧缺的焦煤、肥煤总储量50多亿吨,保障了龙固、梁宝寺等大型矿井的建设。他还投身西部大开发,在储量大于3000亿吨的吐哈、准东、伊宁三大煤田奋战10多年,为保障全国能源资源供应贡献了力量。
新疆“358”项目是加快建立国家资源后备基地、缓解资源瓶颈制约的重大工程。2009年春节刚过,王秀东就接到了赴新疆开展项目的任务,但此时他爱人却病了,病症经常复发、疼痛难忍,家人多么希望他能留下来!作为项目总技术负责人,新疆的工作更让他放心不下。他带着对亲人的牵挂,奔赴新疆煤炭资源地震勘查现场。在新疆的4个月里,妻子两次住院,王秀东都因工期紧张没能回家。直到10多万个地震物理点的“358”项目顺利完成,他才回到家中。王秀东内心充满了对妻子和女儿的愧疚,他说,在新疆最想听到也最怕听到的,就是家人打来的电话。
锐意创新,破解地质技术难题
王秀东勇于创新,多次创造性地解决技术难题,为资源勘查提供了专业技术保障。
在采区三维地震勘探中,王秀东设计提出了多种类型的三维观测系统,针对不同地质情况提出了行之有效的采集处理方法。他致力于多参数反演小构造和岩性、综合物探方法研究,成果多次获省部级奖项,为煤炭高效生产提供了安全保障。他提出并应用多元速度分析方法,把速度分析从一维速度曲线、二维速度平面扩展到三维空间,做到了多影响因素配比离散化可视化,解决了西部煤田速度横向巨变的难题。结合新疆项目,他系统运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侏罗系原型盆地的沉积与演化等方面知识,完成了《基于反演物性参数的复煤层宏观结构解析方法研究》课题。他综合应用地震反演技术、盆地沉积理论,解决了困扰西北煤炭勘查的复煤层宏观结构技术难题,为中生代陆相沉积煤层勘查开发创造了条件。
王秀东还破解了深部弱信息提取与识别和高角度地质体成像等技术难题,率先将深反射地震技术成功应用于胶东金矿深部找矿等变质岩、岩浆岩区,提出了在层位反射之外利用断面反射直接解释断层、以绕射波圈定小尺度地质异常体的思路,完善了拓展深部第二找矿空间的技术体系。他提出并实施以地震勘查厘清成矿岩体的空间赋存形态,为重磁反演提供空间模型约束,创新了富铁矿深部找矿方法,助力黄河北富铁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在担任山东局驻华电煤业技术组组长期间,他负责华电煤业第二轮招标绥阳区块的页岩气勘查开发技术工作,他带领团队制定了合理的技术路线,成功实施野外地质调查、页岩气成藏赋存技术研究、二维地震勘查等工作,赢得了国家部委有关部门的好评。
呕心沥血,投身科创团队建设
王秀东历任山东局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等技术管理职务,主持组建了研究院物探信息中心,申建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首家“煤田地球物理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院士工作站,管理维护了山东省煤炭资源数字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同时,他发扬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传帮带”传统,认真总结多年积累的成果,将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科技工作者,建成了拥有5名博士、8名研究员和众多硕士的多专业、多层次人才梯队,培养出4名博士研究生。他带领的研究院科创团队获得省部级奖励10余项,多次被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山东局等表彰为优秀团队。
此外,王秀东还参编了《矿井地质手册·地球物理卷》《变质岩与岩浆岩区地震勘探技术规范》,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22篇。他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3项,荣获山东局优秀科技工作者、振兴泰安劳动奖章、山东省煤炭工业优秀科技工作者、山东煤炭学会突出贡献工程师、山东省优秀地质科技工作者、山东省地球物理贡献奖、山东省优秀工程师等荣誉,入选山东省科协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建设第二批决策咨询专家库。
地质报国,矢志不渝。王秀东将继续保持昂扬奋进、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把对党忠诚镌刻在新时代煤田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用实际行动诠释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