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母亲“痘坑”修复术
编者按:近日,在科学技术部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中,总局煤航集团王雅楠博士代表国务院国资委获得大赛一等奖。她将总局青海木里矿区生态整治项目中的深奥科学化为有趣故事,展现了总局守护祁连山生态屏障、保护“中华水塔”、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与民族未来的生动实践。现刊登演讲原文,以飨读者。
青春期的我们,或许都有过长痘的经历,更让人痛恨的是那些如同月球表面的痘坑。可您知道吗?在青海省的木里,地球母亲也遭遇了同样的“痘坑”烦恼。
木里位于祁连山南麓,是黄河支流大通河的摇篮,也是青海的煤炭宝库。然而,非法开采留下了触目惊心的矿坑,威胁着这片高原高寒地区的脆弱生态。这里就像脸上的危险三角区,受损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草地沙化。牢记“国之大者”,重塑绿水青山!为此,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将矿区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责任扛在了肩上,“痘坑修复计划”应运而生。但是,想要回填痘坑,可不像把米倒入米缸这么简单。地球的皮肤创伤需要逐层修复。现在就让我化身地球医生,带各位深入地下,开启痘坑修复之旅。
木里痘坑深又广,煤层裸露隐患藏。“痘坑”深处,就如同天然气泄漏的厨房,危机四伏。我们的修复医生巧妙运用红黏土和泥岩,辅以高寒冰冻之力,铸就了坚硬致密的人造“顶板”,将煤层压入地下,隔绝空气,成功化险为夷!
高原冻土要修复,层序衔接显技术。沿“痘坑”向上,就来到了冻土的世界。在多年冻土层,我们打造了“人工保鲜盖”,保温又锁水,助力冻土恢复元气。在季节冻土层,则是选用了渣土和碎石块的组合,保留的空隙让地下水得以自由流动,生态也就跟着活了起来。
地形重塑技术艰,稳固基底是关键。在土壤基底层,我们中煤地质人打造了一层坚硬的“鸡蛋壳”,让地表形态稳如泰山。这样一来,既给表层松散的土壤提供了满满的支撑力,同时也将有害元素打入地牢,防止它们偷溜出来搞破坏。
表层土壤构建难,就地取材巧攻关。打造人工土壤层,是重回地面的最后一步。然而,土从哪儿来?你肯定会疑惑,土还要找吗,这不遍地都是?木里的土,可比金子还稀罕,要千年才积薄薄一层!可能有人想说,何不做大自然的搬运工?那你可想多了,修复所需土量要420万立方米,光运费就要27亿元。不过,这可难不倒我们的修复医生。没有土,自己造。少量土壤混合渣土、羊粪、有机肥,人造土壤新鲜出炉!可别小瞧这羊屎蛋蛋,它不仅土肥双全,还夹带了草籽,让更加丰富的草种在木里“安家落户”。
至此,“痘坑”修复之旅已达终点。回望往昔,重卡断路、煤灰遮天已成过去,取而代之的,是高天流云,青草黄花。青山不语,大河奔流。木里大通河的方向是黄河,黄河的方向是大海,中华文明史由此流淌。守护青海生态,捍卫“中华水塔”,关乎的是国家的生态安全与民族未来。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履行央企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全力攻关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技术,解决了世界首例高原高寒生态修复治理的难题。相信在中煤地质人的共同努力下,高原上的“绿色奇迹”必将继续书写,永远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