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之路 向阳而行
“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一直很喜欢俄国诗人巴尔蒙特的这句诗。阳光,多么美好的存在,蕴含着温暖、希望、正义……
选择一条光明而正确的道路,向阳而生、逐光而行,或许是个人、集体乃至国家心之所向、梦之所往的最高荣耀和最大幸事。一如新中国,75年来始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如阳光般指引、滋养着煤炭(田)化工地质行业一路行稳致远;一如福建省一二一地质大队,71年来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如阳光般指引、滋养着全队干部职工一路勇毅前行。
时间砥砺信仰,岁月见证初心。2010年,24岁的我心怀万顷阳光,加入了福建省一二一地质大队,开启了“献身地质事业无上光荣”的人生道路,记录亦参与着这支“全国地质勘查功勋单位”为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矿藏!”2024年,我有幸负责组织开展队庆70周年系列活动,当一切圆满完成时,耳畔不由萦绕《勘探队员之歌》,心中百感交集。太多的无法忘却,让我对这首歌、对一二一队这支队伍、对煤炭(田)化工地质行业这群人,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认识。
无法忘却,那双颤巍巍的手!在收集建队以来史料时,我们走访了队上几位退休同志。87岁的王正容家中,俭朴的卧室只有一张床和一个大书柜。听闻来意后,老人眼里闪现出激动、深情的光芒。他一边向我讲述“1953年,为满足国家‘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需要而建队;1968年,为响应国家‘扭转北煤南运’号召全队南迁福建……”等队史,一边为我拿来早年的资料。我原以为老人将过往珍藏在书柜里,不料老人用青筋暴露的手,颤抖着,小心翼翼地从枕头下捧出几本泛黄的早年队史。那一刻,一缕秋阳温情地透过窗户,照拂着栉风沐雨的这双手,定格了老人奉献地质的毕生情。
无法忘却,那抹明艳艳的红!在录制队70年发展历程视频时,队“三八钻机”机长阎皎激情澎湃地讲述着过往:“我们钻机是1976年成立的,共有47人,最大的25岁,最小的16岁。我们的口号是——男同志能干的,我们也能干!我们扛、抬、拉、拧上百斤重的钻杆、上千斤重的钻梃、上吨重的基台木,在零下十几摄氏度提钻、24小时连轴转下井管、安装拆卸钻塔……从不叫苦喊累,个个都是女中豪杰!1978年,在全国煤炭工业‘学大庆,赶开滦’群英大会上,我们队的‘三八钻机’受到了表扬、奖励。”热情爽朗、乐观向上、坚韧不拔、顽强奋进的生命张力,使她与身后阳光下明晃晃、红艳艳的满墙三角梅融为一体。
“三八钻机”职工风采
无法忘却,那群铁铮铮的人!在整理队史照片时,照片背后的故事令我动容:曾经,他们在冰天雪地里坚持勘探、抢修水管,将雪水融化解渴;在高海拔缺氧地区坚守多年,囫囵吞下高压锅勉强煮熟的面条;在洪水中搬迁钻机,仅有的黄瓜就是一顿午餐;在方圆十里缺水的无人区打钻,全员将头发剃光;在沙尘暴肆虐的矿区施工,满嘴的沙子半天也吐不干净……如今,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地质人的工作环境、工具设备、生产技术、生活条件等,发生了老一辈人做梦都不敢想的变化。不变的是一二一队人代代坚守的初心、传承的铁骨、阳光的笑容。71年来,一二一队人的足迹遍布鲁、闽、云、贵、川、新、甘、青、宁、蒙、晋、湘、赣、粤、黑等地,以及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苏里南等国家。
洪水中的钻机搬迁
无法忘却,那本沉甸甸的书!作为队史书籍主编之一,我见证了21.67万字铺就的一二一队来时路,感受着“三光荣”“四特别”地质精神的具象化:上世纪50年代人拉肩扛,昼夜奋战,发扬“不计时间、不计报酬”的艰苦奋斗精神;60年代战胜灾害,克服困难,发扬“质量是命根子”“一毫米”的爱岗敬业精神;70年代奋战闽西,知难而进,发扬“为查清资源,常年无休”的无私奉献精神;80年代积极改革,创新创效,发扬“发展多经、两业并举”的勇于探索精神;90年代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扬“转变经营机制”的敢闯敢干精神;进入21世纪不等不靠,拓展市场,发扬“加速企业化进程,走出省门国门”的开拓进取精神;2010至2020年回归公益,与时俱进,发扬“争先行、比贡献,敢担当、有作为”的闽煤地勘精神。
无法忘却,那面金灿灿的墙!在队史陈列室里,有一面挂满“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先进集体”“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先进集体”等牌匾的荣誉墙。301项地厅级以上荣誉虽无法尽数上墙,但与荣誉相关的事件,一二一队人熟记于心。上世纪80年代末,成为全国煤田地质系统首支实现绳钻化的队伍;1992年,作为全国92家贡献卓越的地勘单位之一,从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全国地质勘查功勋单位”奖杯;2011年,时任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莅临,肯定一二一队在地质找矿突破中的突出贡献;2010年,作为全国煤田地质系统首批支援云南抗旱找水突击打井唯一施工单位的主力,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国土资源系统西南抗旱找水打井工作先进集体”。
不由感慨,数不清的无法忘却,汇聚成一支地质队特有的历史,折射着全国地质队伍共有的历程,反映出全国煤炭(田)化工地质行业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同荣辱共成长,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改革发展之路,走出了一条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和煤炭工业建设的反哺报恩之路。
路,是物理连接,也是时代印记。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面对翻天覆地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得到人民群众拥护支持的正确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既是中国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光明之路,也是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的正义之路。”正是沿着这条伟大的中国道路前行,75年里,煤炭(田)化工地质行业创造了史诗般的丰碑、实现了奇迹般的飞跃。而作为举世瞩目的中国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条条人生路、地质路,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中开辟创新,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中筑就通途,在心有暖阳、何惧沧桑中抵达远方。
乘历史大势而上,走人间正道致远。当前,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回信精神指引我们扬帆起航,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召唤我们破浪前行,保障能源资源安全、建设美丽中国、服务“一带一路”等时代需要赋予我们新的使命。我们完全有理由坚信,沿着中国式现代化的阳光大道前进,煤炭(田)化工地质行业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